首页/ 走进子洲/ 魅力子洲/ 旅游特产/ 正文

陕北黄馍馍

陕北是一块贫瘠的土地,地貌复杂,地块破碎,是典型的杂粮适生区。这里杂粮多,陕北人祖祖辈辈种杂粮,吃杂粮,他们用杂粮制作出许多美食,吃得有滋有味,百吃不厌,尤其是那被央视《舌尖上的中国》晒出的陕北黄馍馍,那金黄的颜色和醇厚的香味,的确让人垂涎欲滴。

黄馍馍是陕北特有的美食,过去每到冬天,特别是腊月二十三之后,差不多家家户户都要做黄馍馍,因为黄馍馍是陕北过年前后必备的食品。做黄馍馍的主要原料是糜子。糜子,原名稷、黍,禾本科。糜子籽实叫黍,淡黄色;磨米去壳后称黄米,为黄色小圆颗粒,直径大于小米;糜子有软、硬之分,软糜子性黏,硬糜子不黏。

在陕北,糜子种植十分普遍,梁峁沟渠地都可以种植,陕北民歌里就有“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的歌词。糜子每年农历五月种,八月底或九月初成熟收割。软糜子颗粒色黄带紫,硬糜子颗粒色黄带白,表面均光滑无比,碾去外壳就成米粒,古代叫黍米。硬米色泽金黄,习惯称作黄米,没有黏性。软米色泽淡黄,习惯称作软黄米,富有黏性。做黄馍馍就是将黄米和软黄米兑在一起,一般是八份黄米两份软黄米,或者是七份黄米三份软黄米,这样做出来的黄馍馍一般酥松绵软,口感极好。据老农说,天旱少雨糜子的黏性就差些,雨多糜子的黏性则强些,阳坡种的糜子黏性就差些,背地种的糜子黏性则强些,做黄馍馍时能把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那做出来的黄馍馍就更好吃了。

做黄馍馍的程序很复杂,也很讲究。选用当年产的硬糜子和软糜子,先后分别放在炕头下炕干或在太阳底下晒干,然后用簸箕簸去尘土,去掉杂物后,再分别放在石碾上碾掉外壳使之变成黄米和软黄米,接着将黄米和软黄米按一定比例兑放在一起,在瓷盆里用温水浸泡5个小时左右,将米捞放在筛子里控掉水分,这时,难把握的是米的湿度,既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湿度正好时,放在石碾上碾压,一边碾压一边用箩子箩面。所用箩子不能太疏,也不能太密。太疏则面粉粗糙,做成的黄馍馍面质不细腻,表面不光滑,既影响美观,也影响口感;太密则面粉过于细腻,做成的黄馍馍面质坚细,食用如糕,腻口难咽。把米压成面粉后,趁面粉还有一定的湿度,赶紧放进铁锅里翻炒。这时既要掌握好火候,又要把握好温度,火小了面粉炒不出香味,火大了会过早烘干,甚至炒焦。等一拨一拨地把面粉炒干炒黄炒香,趁热把面粉放在瓷盆里,用快烧开的热水把面粉和成面团,面团要干湿均匀,恰到好处。接着把和好的面团用高粱秸盖子盖住,放在烧热的炕头,再用棉被覆盖严实,大约五、六个小时之后,面团就可以发酵好。发酵面团这一环节一定要掌握好,如果时间过长,温度过高,面团就可能发酸,发酸之后就要在蒸之前加上适量的碱水或苏打水中和;如果时间不够,温度偏低,面团就发酵不好,就要延长发酵时间,直到发酵好为止。面团发酵好之后,就可以预备蒸制黄馍馍了。蒸制黄馍馍之前,还要做好馅子。黄馍馍馅一般由大枣、南瓜、豇豆、红小豆等混合煮制而成,其馅不干不稀,粘稠适度,味道甜美可口。面团发好,馅子煮好之后,就可以包制黄馍馍了。

包黄馍馍先要把面团和匀,搓揉成手腕粗细的面条,然后用手揪成大小均匀手掌可以握住的面块,再把面块压作面饼,包上馅制作馍状。这样一个一个包好,直至够蒸一锅时,就可以放进锅里蒸了。蒸前,先在锅里加好水,放好甑(读jin)片,铺好笼布。蒸时要水大开,气大冒,这样才能保证馍型端正,色泽金黄,酥软香甜。蒸一锅黄馍馍一般用时15至20分钟左右,到时揭开锅盖,满锅黄馍馍冒着热气,喷发着浓浓的馨香,馋得人直吞唾液。这时取一个来吃,满口留香。在人们生活十分困难的那个特殊时期,一般人家过年只能蒸少量的黄馍馍,家庭生活困难的人家怕就只能想想而已了!那时人们能有一顿黄馍馍吃,那就是一种奢侈了,不亚于现在在高档酒店吃一桌大餐。记得小时候每到腊月二十三以后家里蒸黄馍馍时,我们几个小孩就守在家里,等在锅边,盼望黄馍馍蒸熟后,大人给我们一个黄馍馍吃。然而总是一人分吃半个。也就是每到这个时候,大人们就喜欢讲这个故事,说的是邻村有个村民,每看到村里有人家蒸黄馍馍,他就去串门。当时因为大家生活都不好,一般人家都蒸得很少,蒸的时候全家每人分吃一个或半个,大都要到春节时才吃。蒸黄馍馍的人家见他来了,出于礼貌,让他品尝黄馍馍,他却毫不客气地吃起来,一口气吃下五六个,吃得直打饱嗝。这时主人大不高兴,动声动气地让他再吃,他却自嘲地说:“黄馍馍还能吃饱个人?”此话直到现在,还在当地流传。如果遇上天年丰收,家里也尽量多蒸一些。除蒸黄馍馍时大家饱吃一顿外,平时贮藏在不生火的窑洞里的瓷缸中,这样可以存放到农历二月以后。吃时佐以杂面叶烩菜,这样干湿相宜,浓淡相谐,十分爽口。有时我们饿了渴了,大人就会从瓷缸中拿出一个黄馍馍来给我们吃,这时黄馍馍还处在冷冻状态,比较坚硬,有时馅里还夹杂着冰渣,我们一边消冻,一边啃吃,消一点,啃一点,冰凉凉、甜丝丝,味道远远胜过现在的冰激凌。一个黄馍馍下肚,饿渴顿时消失。

过去,陕北黄馍馍也是亲戚之间的馈赠食品。正月走亲戚的时候,篮子里少不了要带几个黄馍馍。黄馍馍个大样俊,色泽金黄,味道香甜,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黄馍馍除有个大个小的区别外,还有包馅与不包馅的区别,不包馅的叫做“甜馍馍”。“甜馍馍”原汁原味,醇香甘甜,别有一番风味。

黄馍馍是陕北年节必吃的食品,也是粗粮细作的典型食品。改革开放之后,陕北人民的生活富裕了,黄馍馍不再成为过年的“奢侈品”。现在,一般农家只要想吃,就可以自己蒸吃到黄馍馍了。现在不少农民专门做黄馍馍来集市上叫卖,所有集镇上一年四季都可以买到黄馍馍。就像央视《舌尖上的中国》中的老黄卖黄馍馍一样。一些长期出门在外的陕北人想吃黄馍馍,总是打电话让亲戚朋友给他们带一些。吃着家乡的黄馍馍,回味着家乡的生活,感受着家乡的亲情,不失为人生一件乐事。

陕北过去交通不便,相对封闭,自央视《舌尖上的中国》把陕北美食——黄馍馍捧到了全国人民的面前后,一部分陕北人到北京、上海、西安等大城市开起了陕北黄馍馍专卖店,有的通过电子商务推销。陕北黄馍馍市场前景很好,期待陕北黄馍馍这一传统美食风靡全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