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子洲/ 人文历史/ 名人榜/ 正文

拓克宽(中国工农红军西北游击大队晋西游击队第一大队首任队长)

在子洲苗家坪镇佟家坬村有这样一位陕北早期共产党员,为了新中国的武装斗争,付出了年轻的生命,他就是中国工农红军西北游击大队晋西游击队第一大队首任队长拓克宽。

拓克宽生于1905年, 又名拓荒,字和卿,苗家坪镇佟家坬村人。父亲拓廷佐,苦心务农,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在省立四师,即绥德师范上学时,全家搬迁到绥德城北门湾居住。

拓克宽七岁在本村入私塾,1920年,考入苗家坪高小,1924年春,考入榆林中学,在共产党员李子洲等人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同年秋,随李子洲转入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冬季,由柳长青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4月,受党组织派遣,离别母校,经其姑夫文经章介绍,到河南高桂滋部队当了司务长,后来升任连长,开始了历时5年的兵运工作。

5年中,拓克宽在高桂滋的国民革命军第47军109师担任过中共地下军委领导的二团党总支委员、三团党总支书记等职务。参加了北伐战争,接待了大批我党派往47军军事干部学校学习的共产党人,与刘玉璞、李生茂、马汉章、吴岱峰、胡廷俊在士兵中秘密宣传革命理论,发展党团骨干,扩大革命影响。

1930年秋,高桂滋部驻防山西平定县,听候整编。根据北方局指示,从47军中抽调部分党员到各地搞农运,这批人员改由中共山西省委领导。鉴于陕北地区已有开展武装斗争经验,故中共山西特委与中共陕北特委商定,由双方共同筹建晋西工农武装。

中共山西省委派杨重远、拓克宽、胡廷俊、吴岱峰等人筹建一支红军游击队,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奔波,筹集长短枪20余支,组织起30多位武装人员,后与陕北特委派来的阎红彦、白锡林组建的武装小组会合于吕梁山区,组建游击队。

为了便于游击队与山西省委联系,还通过地下党员筹集了一千六百余元,以“实业救国”为名,在太原城南郊开办了一个“并州(太原市古称)养蜂场”,作为地下活动的秘密联络机关,由朱敏(鸿)、田有莘等同志负责。刘天章曾在这里召集专门会议,确定了晋西游击队的名称、任务、活动方针、负责人选和筹备工作的组织分工,并决定抽调工厂、农村和军阀部队中的地下党员作为游击队的骨干力量。杨重远、拓克宽、阎红彦、白锡林等同志都曾到这里多次参加秘密会议,向党请示和汇报工作。这个蜂场还为后来成立的晋西游击队转运了一些人员和枪支弹药等。

1931年春夏之交,游击队在孝义、中阳、汾阳县的边境大麦郊娄底村(西泉)一家老乡的大院里举行了庄严的成立大会。会场上插着大队、中队的队旗,有镰刀斧头图案的大队队旗上写着中国工农红军西北游击大队晋西游击队第一大队名。院内外贴着大幅标语。参加大会的除全体队员外,还有当地的群众。指战员每人佩戴一条红领带,表示勇于为革命流血牺牲,所以又名“牺牲带”,在游击队的全部活动中,指战员都佩此带。成立大会由拓克宽主持,他宣布了根据省委的意见由党支部建议的领导名单,全体队员举手表决一致通过。游击队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西北游击大队晋西游击队第一大队”(以下简称“晋西游击队”)。大队长拓克宽,副大队长阎红彦、吴岱峰(在汾阳,未到会),政委黄子文(在太原,未到会),总支书记杨重远,财经员白树梅。大队辖两个中队,第一中队长阎红彦兼任,辖胡廷俊、李成兰等三个班;第二中队白锡林为中队长,辖陈玉清、周维仁等三个班。建队后,党总支部作为战斗集体的核心,发挥积极的领导作用。阎红彦同志任组织委员,黄子文同志兼宣传委员,拓克宽任军事委员,白锡林同志为候补委员。

杨重远在会上宣读誓词。全体队员举手宣誓:

吕粱山上红旗飘,

红军诞生在今朝。

马恩列斯为师导,

共产主义是目标。

队前宣誓决心表,

革命到底不动摇。

宣誓后,由阎红彦同志讲了国民党地主豪绅的剥削压迫和革命斗争的形势,介绍了中央苏区和鄂、豫、皖苏区的扩大和红军所取得的胜利,并讲解了成立工农武装进行武装斗争的重要意义,以及红军的性质、任务、纪律,毛泽东同志制定的十六字诀游击战术等。成立大会在嘹亮的国际歌声中结束。吕梁山上举起了第一面革命红旗,诞生了第一支由党直接领导的工农革命武装。

拓克宽枪法很准,举起手枪打房檐椽头,弹无虚发。他机智多谋,英勇果断,备受称赞。晋西游击大队成立后,活动于汾阳、中阳、孝义一带,袭敌哨,拔据点,打土豪,斗地主,深得贫苦农民拥护。先后组织了阳留誉镇战斗、储家墕遭遇战、水头镇伏击战、老鸦掌等战斗。每次战斗,拓克宽都英勇指挥,沉着应战,在当地百姓心中竖起来很高威望。

1931年7月间,国民党调集万余军队,向游击队进行“围剿”,由于寡不敌众,他们按照中共山西省委的指示,西渡黄河,与陕北特委联系,开展游击活动。

晋西游击队渡过黄河后,为了尽快找到陕北特委,不顾疲劳向西疾进,当天早晨到了陕北清涧县属高杰村附近。游击队在这里找到地下党员白周元(小名)同志,要他迅速向陕北特委送信报告红军晋西游击队已进入陕北,请组织调配党团员来参军,壮大游击队的力量。部队在这里稍休息了一会,经川口镇继续西进,当晚赶到了白家川倒柳树,遇到了一位和阎红彦、杨重远、白锡林同志相识的商人白国华。在他的帮助下,当地群众给队员烧汤做饭,亲切地问长问短,真使晋西游击队觉得象回到家里一样温暖。

农历七月二十一日早晨,部队出发,翻过一座高山到了清涧石嘴驿。这里是榆林通向西安的南北大道。这天适逢集日,摊贩遍街,赶集的群众很多,热闹异常。游击队到了这里,买卖公平,态度和蔼,乡亲们听到的都是本乡本土口音,就敢于接近。队长拓克宽命令部队利用休息时间向老乡们讲革命的道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说明我们是红军晋西游击队,由山西到陕北是为打倒军阀井岳秀,打倒贪官污吏、土豪劣绅。赶集的群众听了宣传以后,奔走相告,晋西游击队过河来的消息很快传遍了邻近的乡村。

农历七月二十二日,游击队到了黄土高山岭上小村庄宿营,乡亲们看到游击队全副武装,有些疑惧的心情。游击队员们一面说明来意,一面帮助老乡担水、扫院子,老乡转而以热情相待。有的还反映当地的敌情,说有一股地主武装离此不远,要我们小心。

第二天一早,部队下山沿着淮宁河西行。时而走平川,时而渡河。部队通过南沟岔时,将游击队员张应琪从山西背来的两个元宝在商店兑换成银洋,以备沿途需用。

当晚到了涧峪岔宿营。村里土豪薛华英闻讯而逃。此人一贯横行乡里,作恶多端,穷苦农民痛恨切齿。游击队通过调查属实,决定开仓济贫,把粮食分给群众。起先群众不敢分,队员们分别将粮食送到老乡家,群众感到游击队是为穷苦人办事的,跑了的群众也回来争着分粮。从此游击队打土豪、斗地主的消息传开了,从而扩大了红军的影响。游击队翻过营盘山到达了安定(今子长县)西区枣树坪。大革命失败后,这里党的组织转向农村、学校开展活动,一直坚持对敌斗争。就在这里,游击队找到了地下党员谢德惠(谢子长的长兄,人称谢老大),得知谢子长在甘肃活动的消息。通过谢德惠找到了中共安定县委书记马文瑞(这时县委设在任家砭)。马文瑞立即动员当地党员和青年参加游击队(第一个来的是马云泽,接着又有强龙光、强世清、侯奉孝、侯奉来、侯奉高、郭立本、赵福祥、惠怀玉、李维俊、惠泽仁、阎宝忠、路文昌、陈志刚、姬升元、阎保忠、郭万芝、王得民等党员和一批革命青年),同时又很快将游击队到达陕北的情况转告中共陕北特委。不久,特委书记赵伯平派张子平来传达指示,要游击队在安定、清涧、延川、延长、靖边等县开展游击战争。陕北特委还先后派来一批党员和革命青年参加游击队。从此部队士气更加旺盛,战斗力也更加强了。

在陕北特委的领导下,补充大批人员武器,在安定、安塞、靖边、清涧、延川一带开展游击斗争。多次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先后参加了平桥遭遇战、安条岭战斗,9月,游击队在靖边安条岭被国民党重兵包围,在侧翼牵制敌人的激战中,拓克宽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6岁。

拓克宽,这位晋西游击队队长,为了革命事业,英勇战斗,付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是子洲的骄傲,是子洲人永远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