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子洲/ 人文历史/ 子洲故事/ 正文

李子洲的革命历程及影响

毛泽东主席曾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先烈李子洲正是一位陕北革命火种的播撒者,是西北革命的奠基人。下面我就讲述李子洲革命历程及影响。

一、投身革命

李子洲名登瀛,字子洲,笔名逸民。1892年12月23日出生于绥德县城关镇一个贫苦的小手工业家庭,祖父、父亲都是银匠。直到十五六岁,李子洲考入西安三秦公学中学班学习。三秦公学这所有名的学校培养出了李子洲、刘天章、杨晓初、杨钟健、杨明轩等一批奋发有为、充满革命朝气的青年学生,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后来成为西北地区著名的革命者。在三秦公学期间,李子洲中途因家贫回绥德任劝学所视察员,后得到地方公费于1917年夏,考入北京大学。

在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李大钊,经常找爱国团体的负责人和进步青年到红楼研究形势,讨论斗争的方针和策略。李子洲是北大学生会干事,在北大及整个北京学生界,都是一位很出色、很活跃、很有影响的人物,同时他还是陕西学生运动的领袖。他与湖南籍学生领袖毛泽东同志是好朋友,毛泽东称为“南方之强”,李子洲称为“北方之强”。所以,李子洲、毛泽东自然就成为李大钊红楼集会的常客。他们经常讨论当前时局、中国的命运和前途及人生等问题。他们居住的很近,北大学生会或北京学生联合会一有号令,他们就闻风而动,投入斗争行列。

五四运动中,在有名的火烧赵家楼斗争中,李子洲冲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列。5月4日下午,当游行队伍来到赵家楼曹汝霖住宅时,只见大门紧闭,里面的人不肯露面,于是,李子洲和几个学生商量后,决定采用“踩人梯”的办法,先登窗台进入院子,然后从里边打开大门。当李子洲他们打开大门后,游行的学生如潮水般地冲进院子。随后便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痛打章宗祥,火烧赵家楼”事件。

在与反动军警的搏斗中,李子洲也非常勇敢,他被军警打得鼻青脸肿,头上流血,臂部受了重伤。

在这场斗争中,有32人逮捕。为了把斗争坚持下去并推向高潮,大会决定成立北大学生会干事会。李子洲凭借平时的声望,加上他在“火烧赵家楼”的英勇行为,被大会推举为学生会干事。李大钊也作为北大教职员联合会的代表,与学生联合会一起,奔走营救被捕学生。军阀政府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被近在5月7日释放了全部被捕学生。

二、播撒革命火种

1923年初,李子洲由李大钊、刘天章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夏天,他由北大毕业,应邀回陕,先后就转于三原县渭北中学、榆林中学和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他坚持改革旧教育制度,致力于反帝、反封建和马列主义的宣传。在绥德四师任校长时,他聘请进步知识分子担任教员,向学生推荐《共进》、《向导》等革命书刊,倡导成立学生会、演讲会和陕北青年社,积极发展共进社员,传播马列主义。1925年初,在他的指导下,绥德四师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特别支部,吸收了刘志丹、白乐亭、霍世杰、王兆卿等一批热血青年入日过。后又建立了榆林中学团支部、党支部、延安省立四中党、团支部等。到1926年冬,绥德四师的学生80%都成了党团员。李子洲犹如一个荒原播火人,在贫瘠闭塞的陕北高原撒下了星星之火,同时把诸多的学校变成培革命者摇篮。

例如,在李子洲校长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在周文治先生的精心管理下,周家硷高小成为红色革命的摇篮。当时有马文瑞、刘精一、赵拱璧、高学孔、马文德、徐登泰等一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学子,为陕北人民翻身得解放,舍身忘死,英勇奋斗闹革命,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有的甚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在大革命的风潮中,李子洲领导陕北学生参加了声援西安学生驱逐反动军阀吴新田的运动,发动社会向五卅惨案遇难者募捐,声讨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罪行,派呼永华、白明善、马文瑞等学生到绥德义合、西川开展农民抗捐抗税的斗争,组织手工业工人工会、盐工工会、赶牲口运货的脚户工会维护自己的权益,以及支援延长石油工人、榆林地毡工人罢工斗争等。

李子洲很早就注意抓军事斗争。1925年春,他结交了爱国将领杨虎城,动员一批学生和党团员到杨虎城的军官学校学习军事;又涨榆林中学生、共产党员刘志丹报考黄埔军校;他还派一批党团员进入陕北军阀井岳秀部队石谦团里当兵,协助该部任连长的共产党员李象九、谢子长建立党团组织,搞士兵运动。在短短几个月,党足发展到100余人,五个连长均为共产党员。

1927年2月中旬,中共陕甘区委成立,李子洲负责组织工作。在区委第一次代表上,他和区委其他领导响亮地喊出了“党到农民中去”、“党到军队中去”、“开展农会运动”的口号。在党组织领导鼓励下,陕西农民协会成立,农会运动如火如荼,遍及60余县,农协会员41万余人,武装农民10万以上,地主阶级和农村封建势力受到严重打击。

1927年秋,主持军委工作的李子洲抓住时机,筹备成立起义领导机关陕北军事委员会。由唐澍任军委书记,白明善、李象九、谢子长等为委员,于10月12日晚,在清涧县发动兵暴。因遭敌军重兵围攻,起义部队化整为零,在清涧、安定、陕甘边境打游击,后在敌军围追下,终于失败。这次起义揭开了中国共产党在陕西独立领导武装暴动的序幕。

李子洲并未因清涧起义失败而气馁,他和省委继续在群众运动基础较好的渭南、华县地区策划新的暴动。1928年2月,李子洲代理中共陕西省记书,在他领导下,从5月1日开始,渭华地区农民相继暴动,打土豪、分田地,史立苏维埃政权。5月10日,许权中旅在华县起义,成立了西北工农革命军,与农民武装一起,割据了200平方公里的红色区域。由于渭华地处关中平原,毗邻敌人陕西的统治中心西安,造成了敌人极大恐慌。国民党陕西省政府主席宋哲元亲率三个师的兵力,分三路“围剿”。起义军溢血奋战,受到重大损失,余部转战到商洛山中。在战斗中,西北工农革命军唐澍、廉益民、吴浩然等起义军领导人相继牺牲,7月渭华起义终于失败。

李子洲参与和组织领导的陕西两大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在全省工农劳苦大众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培养了一批武装斗争骨干,为刘志丹、谢子长、高岗、习仲勋等以后创建陕甘宁边区的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不幸被捕英勇献身

1929年2月2日夜半时分,李子洲正在省委密室机关起草文件,因叛徒出卖,突然被破门而入的国民党军警逮捕,囚禁西安西华门军事裁判处看守所。

2月3日,敌军事裁判处萧处长提审李子洲。李子洲坦然相对,把萧处长反诘得理屈词穷。脑羞成怒的敌人用皮鞭、木棍将李子洲打得昏厥过去,拖回牢房。

李子洲苏醒后,根据敌人的讯问预感党内重要成员中出现叛徒。他一方面秘密串连被捕的同志商讨对策,鼓舞斗志,一方面抱定了牺牲自己,保守党的机密的决心。

在被捕一个多月中,他多次受刑,敌人一无所获。敌人见硬的不行,惯用的“怀柔政策”接踵而来。政治犯们去掉脚镣,白米饭、“洋面”送进牢房,《三民主义》小册子人手一份,并请李子洲当教员在“教悔室”给“犯人”们讲解。李子洲慨然答应。他把书扔在案头,口若悬河地讲述国民党建党史和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真谛,讲国共合作联手北阀的壮举,以及蒋介石、汪精卫之流背叛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走向反动的无耻行径。同志们和一些狱卒听得神往入迷,敌处长却面红耳赤,岂极败坏地喝令解散。

随后,监狱里发下纸张,命政治犯给蒋介石写“效忠信”,写“自传”。李子洲团结狱中同志置若罔闻,不予理会,使敌人黔驴技穷,无法收场。于是,敌人把软的换成硬的,脚镣手铐一齐戴上,霉米碜面,不让探监,不给放风,对革命志士施纹长久的精神和肉体的摧残。因李子洲常年为革命奔波辛劳,原本有严重的胃病,再之严刑拷打,在阴暗潮湿的牢房中得了伤寒和肺结核,身体日渐消瘦。进入夏季,他气息奄奄,举步维艰了。

在垂危之际,他挣扎着给远在绥德家乡的妹妹写了一信遗书,信中写道:“……我虽然死了,还有更多的人活着,将来的社会必然充满光明。不耍为我伤心流泪!”1929年6月18日,李子洲在狱中病逝,时年37岁。

1942年,李子洲哟灵柩由西安迁回绥德,安葬在北大门坡下的大路旁,墓前矗立一块纪念碑,朱德题写碑名:李子洲烈士墓;毛泽东在墓碑上题词:陕北共产党奠基人。1943年12月25日,经陕甘宁边区政府批准,把绥西办事处改名为子洲县,纪念这位革命先烈。

四、革命功绩与影响

李子洲的一生是短暂而光辉的一生,是坚贞不屈,英勇奋斗的一生,是崇高而伟大的一生。他不仅是陕北革命的播火者,而且也是陕北共产党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他为西北革命培养岀了刘志丹、谢子长等大批军事人才和革命人士,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做岀了卓越的贡献。他提出的“党到农民中去”、“党到军队中去”、“开展农民运动”的口号,与毛泽东当年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主张,是不谋而合,一脉相承的,历史的经验充分证明,是完全正确的。所以李子洲的英明论断和实际行动,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陕北革命事业仍至大西北的革命事业的蓬勃发展,成为中国革命的精神财富。他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代代相传,流芳千古,将成为启迪后人的最好的红色教材和革命法宝。

这真是:革命先烈李子洲,播撒火种写春秋。陕北革命奠基人,名传千古永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