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统计信息/ 统计分析/ 正文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短板弱项急需改善

榆林市1-6月份经济运行分析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中省各项决策部署,沉着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同时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狠抓各项政策落实,努力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辩证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持续巩固扩大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全面实现高效能治理,努力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顺利实现。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2212.76亿元,同比增长11.6%,增速居全省前列,较全省高出1.4个百分点,较一季度回落4.0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8.4%,较一季度回落1.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63亿元,增长5.4%,两年平均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1541.35亿元,增长11.7%,两年平均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619.78亿元,增长11.9%,两年平均增长3.9%。

(一)农业经济稳中向好

上半年,我市农畜产品供需保持基本平衡,价格涨跌幅均在合理区间,农业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00.82亿元,同比增长6.7%;两年平均增长3.4%,较一季度提升2.1个百分点。实现增加值54.80亿元,增长5.3%;两年平均增长2.8%,较一季度提升2.3个百分点。在种植业方面,今年雨量、光照、气温等气候条件相对适宜,农作物长势较好,其中,设施农业实现产销两旺。在畜牧业方面,出栏保持较快,补栏略显缓慢,生猪产能稳步恢复,羊子产业发展良好,牛和家禽饲养量稳中有增,猪肉价格出现下跌,其他畜禽产品价格运行总体平稳。其中,猪肉产量5.01万吨,增长6.9%,羊肉产量3.04万吨,增长7.9%。家禽、羊存栏分别增长0.5%、0.2%,牛、生猪存栏分别下降0.9%、1.6%;家禽、牛、生猪、羊出栏分别增长5.4%、11.5%、8.2%、9.1%。

(二)工业保持较快增长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36.7%,两年平均增长16.2%,两年平均增速较一季度回落1.3个百分点;增加值同比增长13.5%,两年平均增长12.6%,两年平均增速较一季度回落3.8个百分点。

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两年平均增长13.3%;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5%,两年平均增长4.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36.6%,两年平均增长23.7%。

从能源和非能源看,全市规上能源工业产值同比增长34.1%;增加值增长12.8%,两年平均增长13.4%。其中,煤炭开采洗选业增加值增长12.4%,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增加值增长4.3%;石油煤炭加工业增加值增长7.8%。非能源工业产值增长47.4%;增加值增长20.5%,两年平均增长6.5%。其中,化学原料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33.6%。

从主要能化产品产量看,全市36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19种产品产量保持正增长,其中:原煤、洗煤、发电量等15种能源产品及能源初级制品中8种产品保持增长;烧碱、聚烯烃、精甲醇等9种化工产品中5种产品保持增长;镁、铝、铁合金、盐等12种其他产品中6种产品保持增长。其中,原煤26624.88万吨,同比增长12.8%,两年平均增长18.5%;洗煤2188.00万吨,下降19.4%;原油528.85万吨,增长3.1%;原油加工量196.57万吨,下降0.2%;天然气112.25亿立方米,增长5.6%;发电量717.27亿度,增长18.7%;焦炭1767.35万吨,增长3.9%;聚乙烯75.84万吨,增长30.6%;聚丙烯86.97万吨,增长29.1%;聚氯乙烯82.00万吨,下降1.4%;原铝(电解铝)30.40万吨,增长0.3%;镁30.25万吨,增长19.5%。

从企业效益看,全市直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99.4亿元,增长136.6%,两年平均增长44.0%;亏损企业户数较上年同期减少62户。

(三)服务业生产稳步恢复

上半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19.78亿元,同比增长11.9%;两年平均增长3.9%,较一季度提升0.3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2%、13.9%、22.8%、6.6%、14.6%,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两年平均分别增长2.0%、5.6%、4.4%、10.6%,住宿和餐饮业两年平均下降6.4%;其他服务业同比增长7.1%。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20.3%,两年平均增长22.8%。

(四)消费市场持续恢复

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0.49亿元,同比增长18.7%;两年平均增长0.9%,与一季度持平。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0.96亿元,增长16.1%;两年平均增长0.04%,较一季度回落5.16个百分点。

从经营单位所在地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29.58亿元,同比增长19.0%,两年平均增长0.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00.91亿元,增长17.9%,两年平均增长1.3%。

从消费类型看,商品零售295.17亿元,同比增长17.6%,两年平均增长2.4%;餐饮收入35.32亿元,增长28.4%,两年平均下降9.6%。

(五)投资增速高位回落

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3.6%,较一季度回落49.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下降0.8%,较一季度回落18.7个百分点。

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25.1%,降幅较一季度扩大19.8个百分点,两年平均下降0.3%;工业投资下降0.9%,较一季度回落43.7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6%;民间投资下降24.3%,较一季度回落25.5个百分点,两年平均下降14.2%;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3.0%,较一季度回落56.1个百分点,两年平均下降1.2%。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37.25万平方米,增长84.4%,两年平均增长49.0%;商品房销售额103.22亿元,增长109.4%,两年平均增长65.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24.1%,两年平均增长20.1%;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5%,较一季度回落44.7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2%;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8.4%,两年平均下降18.0%。

(六)质效指标总体较好

1.财政收支增长较快。上半年,全市财政总收入654.88亿元,同比增长55.1%;两年平均增长12.6%,较一季度提升0.2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270.64亿元,增长52.6%,两年平均增长11.9%。其中,各项税收239.34亿元,增长59.3%,两年平均增长13.5%。财政支出325.95亿元,增长16.5%。

2.金融市场运行稳健。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014.86亿元,同比增长12.9%;两年平均增长10.4%,较一季度提升0.6个百分点。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429.83亿元,同比增长11.1%;两年平均增长8.6%,较一季度提升1.0个百分点。

3.工业用电量增势明显。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221.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8%,增速较一季度提升11.1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8.2%,较一季度提升4.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量185.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5%,增速较一季度提升14.0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9.7%,较一季度提升5.1个百分点。

4.铁路客货运力持续提升。上半年,铁路客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32.6%,较一季度提升3.1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5.4%,较一季度提升1.6个百分点。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增长2.7%,两年平均增长0.3%,较一季度提升3.8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问题

(一)潜力挖掘仍显不足,消费恢复尚需发力。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速与一季度持平,增长 0.9%。其中,限上消费品零售额的两年平均增速仅为0.04%,较一季度回落了5.16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近九成的商品零售额的两年平均增速较一季度回落了0.8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品零售额的两年平均增速较一季度回落1.4个百分点。另外,消费恢复不均衡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体现在餐饮收入上,上半年餐饮收入恢复虽然较一季度有较大改善,但远没有恢复至正常水平,两年平均增速仍是负增长,两年平均下降9.6%,降幅较一季度收窄6.9个百分点。综上可以看出,消费活力虽在持续恢复,但潜力挖掘和释放仍然不够,消费修复仍未达到预期,推动消费恢复仍需不断发力。

(二)投资后劲乏力,增速由正转负。今年以来,受疫情、“碳达峰、碳中和”及能耗“双控”政策等的影响,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后劲持续乏力,增速出现连续回落,年内首次出现负增长,上半年同比下降13.6%。从当前数据来看:一是三次产业投资增速均呈负增长,同比分别下降24.1%、1.5%、28.4%。其中,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六成的工业投资持续回落,年内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0.9%。二是项目总量减少、新进项目拉动不足和续建项目投资后劲乏力是导致固定资产投资下降的主要因素。上半年,按照陕西省“十四五”拟投产达产“两高”项目的处置意见,“两高一资”项目已确定退出年度市级重点项目计划,对年度投资影响较大。上半年,全市投资项目有1803个,较去年减少139个;全市施工项目有1510个,较去年减少278个,其中,亿元以上施工项目409个,较去年同期减少55个;新进项目共518个,较去年同期较少244个,其中,5000万元及以上新进项目141个,较去年较少41个;新进项目完成投资的拉动力较去年同期减弱15.8个百分点,其中,5000万元以上新进项目完成投资的拉动力较去年同期减弱13.4个百分点;续建项目受重点大项目基本建成,建设进度接近尾声,投资增长后劲乏力,对固定资产投资稳增长的支撑严重不足,560个5000万及以上续建项目完成的投资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力较去年同期减弱12.8个百分点。三是受疫情影响,民营经济活力相对不足,民间投资持续乏力,占比连续下降。上半年,民间投资下降24.3%,降幅较一季度扩大25.5个百分点,两年平均下降14.2%,下拉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8.6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31.2%,较去年同期下降4.4个百分点。

(三)工业稳增长压力持续加大。今年以来,作为资源型城市的榆林受疫情、“碳达峰、碳中和”及能耗“双控”政策等的影响,众多“两高一资”类产业要么被限产、要么被叫停、要么建成不能达产、要么正处于升级改造中,我市优势传统能源型产业产能不断受到制约,新产业虽在兴起但尚未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加之下半年基数一路走高,工业稳增长的压力将持续加大。另外,世界主要经济体采取的货币量化宽松政策,诱发石油、金属、塑料、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快速上涨,给工业稳增长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如果价格异常上涨之后一旦再出现价格跳水,就会是影响经济平稳运行的重大不安定因素,经济平稳运行的风险值随之不断上升。对于我市来说,当前我市煤炭价格在回调后仍保持高位运行,煤炭价格的上涨对相关产业也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一是导致下游企业成本增加,引发产业链下游产品价格持续走高,利润相对减少,造成企业经营状况不佳,资金周转困难,盈利减少甚至亏损,生产积极性下降,特别是对全市化工、金属镁、电力等消耗煤炭较大的行业,受影响最为明显,部分焦化厂、洗煤厂因为原料价格过高已经开始减产。二是导致煤电企业效益下降,煤电矛盾急剧加深。三是引发整个市场价格上涨甚至传导到居民消费市场,会扰乱市场秩序,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稳定。

三、对策建议

(一)积极挖掘消费潜力,不断增强消费活力。一是有针对性的出台刺激消费政策,并能充分发挥汽车类、石油类、餐饮类、药品类等行业协会引领作用,进一步活跃消费市场、激发消费活力,现在正是暑期,要发展好“假日经济”,拉动消费快速增长。同时,要深入挖掘汽车、石油等大宗商品的消费潜力,使其成为带动消费增长的关键点。二是全力推动新型消费扩容提质,增强新型消费带动力,对冲消费活力不足的问题;并及时将达标企业入库入统。三是围绕居民吃穿用住行和服务消费升级方向,提升消费供给质量,提高居民收入,加强社会保障,让居民更加“愿消费”、“能消费”。四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促进市场结构优化提升,招引更多的国内外大型知名商业综合体、企业来榆投资,在榆注册,让我市的消费品市场无论是消费环境、商品门类还是品质档次都能更加契合消费者的需求,不用出市就可享受大都市的体验,从而可以极大的消除本土消费者购买力外流的问题,也能吸引周边省市居民来榆消费,不断提升消费市场活力。

(三)因势利导、强化举措确保投资稳步增长。面对“碳达峰、碳中和”及能耗“双控”政策给榆林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立足榆林资源禀赋的实际,辩证把握,长远谋划,科学布局,聚焦动能转换抓投资,充分优化投资结构,不断做大投资增量、厚植投资存量,努力实现投资稳步增长,确保榆林经济社会平稳健康高质量发展。一是抢抓机遇,在解决好当前突出问题的同时,从长远谋划好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加快布局传统产业以外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相关的重大项目,为后期投资能保持较好活力做好项目储备,为经济社会发展积蓄动能。二是积极应对挑战,科学施策,淘汰高耗能、产能落后的产业,加大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改造投资,实现降能耗、减少碳排放目标,努力推动高碳城市低碳发展。三是强化项目要素配置,特别是项目用地审批、环评等关键要素,要全面做好服务,加强上下沟通协调,确保新项目快速落地,在建项目加快推进。四是全力以赴深挖重大项目的投资潜力,对冲当前投资严重下滑的不利形势。重点要对1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进行梳理并深入挖掘其投资后劲,推行重大项目挂牌督战措施,加快推进投资进度,充分发挥大项目对今年投资的支撑作用。五是多措并举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为民间投资构建优越的投资环境。六是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政府投资项目进度,及时下达各级财政资金,为各级各类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保障,有利于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实现较快增长。

(四)把握形势、多措并举确保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我们要辩证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及能耗“双控”政策给榆林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努力满足“碳达峰、碳中和”及能耗“双控”、服务国家能源需求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大局的前提下,一是在安全生产、政策允许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释放能源行业优质产能,特别是要保障煤炭稳定供应。同时,不断增加电、油、气产能,并全面推动能源行业转型发展,全力稳住工业基本盘,进而稳住经济基本盘。二是加快推进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进程,努力使其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主流,持续增强经济发展抵御风险的综合能力,确保我市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三是强化能化企业生产运行调度,及时纾困解难,全面搞好服务保障工作,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有力有序。四是加快在建重大工业项目进度,尽早实现达产达效,为经济增长添加新动能。五是紧盯能化产品价格走势,采取有效措施营造平稳的市场环境,确保我市经济运行平稳有序。